基础教学部“三教”改革工作总结
2021-09-24 09:53:00   来源:基础教学部    点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结合实际工作,现将基础教学部“三教”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教师理解“三教”改革的内涵

(1)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

(2)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3)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这种新技术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应用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引导教师遵循“三教”改革基本原则

(1)规范性。教学是一项具有严格规范性的活动。“职教20条”指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到2022年,要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三教”改革与教学标准体系的形成是同步的,即要遵循“边改边建,边建边用,边用边改”的原则,以保持教学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2)综合性。教育包含三大要素即主体、客体与内容,这与教师、教材、教法是一一对应的,正是这三者构成了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是“三教”改革的工具、载体、方法。“三教”改革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改革。

(3)联动性。“三教”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尊重主体的意愿,推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参与,使教师与教材相适应,教师与教法相契合,教材与教法相匹配。

三、“三教”改革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施“三教”改革,建设师德高尚、认真钻研业务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内容形式精良的教材,形成一套针对高职学生精准施教的有效教法。

(一)教师改革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定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初心是立德树人,担负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保持清醒认识,始终站稳立场、坚定信念、坚持原则,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家、心中有民族、心中有责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时处处听党话、跟党走,认认真真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六个下功夫”真正落到实处。

(2)组织教师集中理论学习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讲话精神,以及《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现代教育2035》等专题学习资料。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业要求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做新时期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学院的发展,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3)建立结构化师资团队,构建“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结构化的师资团队。激励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变革,努力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师改革,由多人共同开展一门课教学。

【案例】数学教研室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师”为育人根本,“教材”为育人纲要,“教法”为育人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学课程,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21年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李茜在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

(4)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材改革

(1)切实做好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建设规划

“教材”的改革,要按照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或开发教材的顺序进行,一是在教材内容上打破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

【案例】美育(中文)教研室改革教材,选取了可以充实课堂内外空间的《人文基础》教材,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大学语文》、山西红色经典故事、大学生艺术修养等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通过演讲、朗诵、表演、音乐、影视、审美、家乡美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人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参与度。

英语教研室以打好语言基础,提高语言技能为前提,选择符合实际交际情景和时代背景及生活密切相关的教材,同时也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英文电影赏析,实用应用文写作,英文泛读等,是为了让学生多层面,多渠道的接受英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高更好的交际平台。

体育教研室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进“三教”改革,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广太极拳、棋类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体育教学训练,2021年春季,举办了我院大一学生篮球联赛,增强了学生体质,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获得师生好评。

(2)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课程,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需求,完成高职扩招班教学任务。

(3)规定教育教材使用标准。切实做好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建设规划,严把教学标准关口,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三)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实验、实训关键环节的改革,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改革考核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制订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

综上所述,“三教”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一定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职业胜任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实施“三教”改革需要配备最合适的师资,用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提高职业教育教学高质量。

 四、建议

     (一)基础公共课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

在企业工作过程中,可认真观察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记录岗位工作流程的具体细节,分析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将岗位职业要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相比较,反思专业定位,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通过实践,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三教改革”能力。

     (二)加强教师外出交流学习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部分,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考察,对于推动“三教改革”工作更好的开展、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融入课程思政,推进三教改革
下一篇:基础教学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新阶段、新目录、新内涵、新要求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在线解读会议

通信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红旗东街46号
邮政编码:044000
招生电话:0359-2084503      
系部电话:0359-2085957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2018    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系   内容管理     晋ICP备09004356号-1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