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服务“三农”一线的园丁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我院师德师风长效化机制建设,结合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实际需要,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涌现出一批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师生赞誉的先进典型。现将我院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选登,营造学习身边典型的浓厚氛围。
樊蕾,女,1983年7月出生,共产党员,山西省运城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15年来,她披星戴月奋战在农业职业教育第一线,积极服务三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一线技术技能型骨干人才和农村管理技术人员。曾获运城市“三育人”荣誉称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以及国家级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她担任班主任期间,获得山西省“优秀共青团组织”荣誉。2011年她带领团队成功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园艺技术专业极大的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2012年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2019年成功申请现代学徒制专业试。她将无公害大棚西甜瓜技术细化,带领当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她的脚步遍布运城13个县市,用足迹丈量农田,用知识传递政策,用技术实践扶贫。点滴平凡故事,书写着农业教育者的“不平凡”。
—— 题记
在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及专业服务地区,提起樊蕾同志,大家都了解,她是农业教育与服务三农的队伍中,一朵靓丽的花,她技术扎实、勤劳朴素、和老百姓非常亲近,老百姓有什么技术难题都会找她,她会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将问题讲解清楚。 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上,做出突出贡献。
樊蕾200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研究生学历,讲师,现任园艺技术教研室主任。十五年从教路,十三年农业一线从业经验,樊蕾同志凭着共产党员的赤诚,挚爱着农业事业,对农业满腔热忱,服务在农业生产一线,用专业和热诚服务着广大农村,为山西省运城市及周边地区西甜瓜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得到班里同学们的热情爱戴,先后获得山西省“优秀共青团组织”、运城市“三育人”荣誉称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1年她带领团队成功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园艺技术专业极大的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2012年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2019年成功申请现代学徒制专业试。
她坚持为“三农” 服务,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13年来足迹遍及运城十三个县市,每年2月到6月基本都在田间地头进行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技术指导,指导农民种植管理大棚西瓜、甜瓜,指导立体栽培西甜瓜,为运城市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了数以百计的生产技术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着她在教育教学中,也为她在学校和农业领域赢得良好口碑。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005年,她从大学毕业,刚刚接触职业教育,面对是一百多个比自己还大的学生,拘谨的开始了第一课。在专业面前,年龄不是问题,因技术扎实,同学们很快就开始佩服这个小老师。在她带的第一届同学们眼里她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也是一个专业技术过硬的小妹妹,在她的影响下,2005级的园艺技术专业同学基本都投身农业经济领域,现如今基本已都是专业领域有所作为 。
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在学生眼中,她是即是一位严师,言传身教,又是一个暖心姐姐,能和学生交流沟通。2007年参加第一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她废寝忘食,一遍遍的修订方案,之后通过全系三次选拔,一个月技能集中训练,当年取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1名,2等奖2名的好成绩。2008年 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期间, 她对学生们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的,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抽查专业问题,进行专业指导。
2010年在外出培训学习期间,她带领的毕业生论文初稿已完成,同学们绝对她那么忙,肯定没时间再改,但是很快收到短信 “请将你们的修改稿发我” 她在课余硬是完成了五位同学的二稿、散稿修改。她经常给同学们讲说:“ 搞农业的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路,要有奉献精神,不能光在课堂上学生产,要到农村去,要到一线去; 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到农民手中。每年她都数次带她的学生下乡到平陆、垣曲等地给农民朋友讲课,帮助农民朋友们解决蔬菜生产难题。每到一处,她都会被农民团团围住,询问土壤怎么处理、肥料怎么使用、关键管理技术是什么,病虫害如何防治等等,她一般都是亲自带头下地给大家示范,肥料怎么选、怎么用,预防药剂、治疗药剂计算好,告诉农户怎么配。每年前半年周六日、五一节假日,她基本没有休息过,因为这个时候是西甜瓜生产的关键时刻,年后定植、五一防病,而她总是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毫不保留、不计回报地传授给农民朋友。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师、也是一位深受农民喜欢的技术员。
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她不厌其烦的提醒,注意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第一。2011年年园艺技术专业承担了由中央财政支持园艺技术专业建设项目,作为主要执行者,她组织教师们精心安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她组织团队结合课程的教学,采取了许多教学改革上的具体措施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最典型的就是“学园结合、学岗直通”“教学做一体化”“试验田承包责任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教学实习基地划片分区,责任到组,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规律,安排学生参加田间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采取多元化考核如现场示范、提问、技术要领、产品评价等措施,让学生掌握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她参与主导省级科研课题两项“优种黄瓜引种试验”“不同因素影响下磷移动速率影响”,组织课题组成员与社会、产业生产部门密切合作, 多方参与、产学深度结合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信息和人才交流、资源互用共享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教育。近年来,在蔬菜生产领域培训累计超过10000人次,为培养人才、农民快速步入“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组织学生到种苗公司、蔬菜合作社、大型现代化连栋温室蔬菜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你能力,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技术服务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
2010年前后,运城当地的西瓜市场价位只有几毛钱,很多瓜农都不愿意再种了,当时和一位南方的朋友聊天时,听他说,在江浙沪那边西瓜好贵的,每公斤都在8元左右。当时她就琢磨着,能不能把这种西瓜引到运城来种。当时在运城一直都是露地种瓜,她和一个合作社的老板商量能否试验一下,大棚种植西瓜,在上海花卉蔬菜研究所弄到种子后,在实习农场和合作社各试验了1个棚,效果非常好,皮薄沙甜,大小适中。
西瓜在棚里能种了,但在生产中出现坐不住果,容易炸瓜。亩产不高,瓜形不正、病害难防难治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先后研究出了人工授粉激素浓度、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放风技巧、吊蔓栽培、爬地栽培等一系列无公害西瓜栽培配套技术措施。帮助瓜农增加收入近500元。经过10年的发展,运城市及周边现已超过5万亩大棚西瓜种植。
2012年,在一次回老家探亲中,亲戚聊起说是老家的甜瓜种不好,现在乡亲们都收入很少,都准备外出打工去了。当天,她就去了地里去看是什么原因。原来是甜瓜品种太老,不适应市场消费习惯。乡亲们受河南影响都种厚皮甜瓜,但是因为运城温差不够,糖度上不去,而且和甘肃、山东比品质不好,上市时间很尴尬。她给乡亲们建议,种植薄皮甜瓜,特别是绿皮甜瓜,高糖、抗病、管理简单、产量高。为了引进新品种,她不远千里,坐十多个小时汽车去找国内知名专家请教;在专家建议下,她试引种了绿博特薄皮甜瓜,当年收入每亩超过2万元,现如今大棚薄皮甜瓜已经是老家乡亲们致富的主要途径。带动当地2个乡镇一起种植,2017年她又开始在温室试种薄皮甜瓜,并且试验总结配套技术……
2018年3月寒流即将袭来,她通过微信、电话提醒着手机上存着的近千名菜农,做好,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做好临时加温,0时点燃加温快,凌晨3点再点一次,加固支撑,拉紧压膜线,在她的帮助下,近8成的菜农几乎没有损失。9月的联系阴雨引起垣曲县上圢扳村,西红柿坐不住果,收到第一书记的消息后,她驱车百公里,冒雨赶到,给农民解决问题,第4穗西红柿终于坐住了,老乡后来给学院送来了一车自家的西红柿感谢她的付出…..
15年来,她教书育人,勤勤恳恳,自费去学习,自己开车跑遍了运城十三个县市,服务超过千户,帮助广大农户增产增收,同无数的农业教育技术人员一样,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努力为三农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