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方案
2009-03-25 13:25:00   来源:教务处    点击:


为了推进我院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学院决定开展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院整体教学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目标

根据《山西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遴选指标体系》的相关要求,在全院各专业中遴选34个专业点(我院已被省教委确定为改革试点专业的《园艺技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除外),开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在院级试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建设23个特色鲜明、在全省及至全国同类专业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示范专业,推动我院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

二、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建设工作的原则

1、专业建设和改造的方向性原则。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建设工作,要切实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要在认真细致地做好社会人才需求调查与预测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对专业技术应用的要求设置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力求把握未来若干年的实际需求,正确确定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培养目标最优化原则。要以农业及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岗位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教学运行模式的实际、实用、实践性原则。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彻底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理论教学上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4、办学形式的开放性原则。教学改革专业试点建设要实行社会化开放办学,要吸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以及学科专家对专业设置、专业的教学过程进行指导、监测和评价,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我省培养高质量的园艺、农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等实用性专门人才。要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探索院企结合的教学模式。

5、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的原则。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建设工作,要纳入我院正在制订的“十一五”建设和发展规划中,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上确保试点专业的发展,逐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建设工作的内容

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建设,要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进一步改善基本教学条件入手,构筑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建立符合试点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加强学科队伍的建设。要在试点专业中培养12名具有较高水平、能力和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各门专业主干课程配备2名以上、具有中级技术职务以上教师;要从生产或管理第一线聘用一批具有丰富生产或管理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专家为兼职教师队伍,并形成专兼职结合的、实力雄厚的专业教师队伍。

2、进一步优化教师职称结构,要保证试点专业中具有高级职务教师人数达到25%以上。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本专业非教师职称学习和资格考试,使试点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非教师职称系列的或“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30%以上。

4、按照实践教学40%开出率的要求,配备指导能力强的一定数量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要从企事业单位现职技术管理专家或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业务精、素质高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占院内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0%

(二)基本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1、要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确保试点专业各专业课程的实验室生均面积及实验装备满足学生要进行实践的要求。

2、各试点专业要建立实践教学必需的、具有职业氛围的院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院外实训基地。

(三)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深入研究、明确确立、准确定位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方案。

2、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设计主线清晰,且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各试点专业要保证实践教学课时不低于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

4、按照各试点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各专业课程都要制订符合培养模式的富于特色的教学大纲。

5、要建立严格的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监控机制,加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试点专业教学工作的监控和指导工作。

6、要建立院外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制度。对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改革,以及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重要教学环节,都要有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专家参与指导。

7、要建立完善教学与工作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让学生广泛直接地接触社会和生产实际,保证人才质量适应行业经济技术发展要求。

8、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工作,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大纲的整体优化。

9、严格教材遴选制度。要在保证教材内容适时、适用的条件下,按照高职教育特点选用或编写教材,各专业主干课程要配备相应的实践指导教材。

10、要充分利用声像教材或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的教学资料,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建设的申报与评审

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由系向学院书面申报,申报材料的基本内容见附件四。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评审,评审结果报学院院长审批确定后予以公布。

五、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的措施

为了确保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学院将给予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

(一)成立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除负责评审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外,主要职责是规划全院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工作,指导各系开展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总结交流经验。

(二)设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基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确定后,学院将根据其建设和发展规划,从专业建设基金中拨给专项经费,确保其规划的实施。

(三)保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专业带头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千方百计为他们解除各种杂务,让其集中精力从事教学、教研教改和科学研究,如确有必要还可为其配备业务助手。

(四)优先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引进高学历、高学衔、高职称的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和更新其教师梯队;优先安排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教师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五)优先安排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实验(训)室的改建、扩建工程,优先为其购置实验(训)设备和图书资料。

(六)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周期一般定为3年,期中和期满,学院组织评估。对在改革和建设中确实做出了出色成绩的人员,学院给予一定的奖励。

上一篇: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下一篇:专业与课程建设的管理规定

通信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红旗东街46号
邮政编码:044000
招生电话:0359-2084503      
部门电话:0359-2084752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2018    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系   内容管理     晋ICP备09004356号-1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10号